今年以來,和林格爾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首府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定位,錨定在全市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務,高質量做好“產城人”三篇文章,以“爭先進位、跨越趕超”的奮斗姿態推動和林格爾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做強產業文章,深耕經濟特色
保持定力,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緊扣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自覺扛起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重大政治責任,舉全縣之力培育“千億級”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一是加快推動15萬只奶山羊養殖基地、百萬頭生豬全產業鏈農業示范園區、賈國龍功夫菜超級中央廚房、燕京二期10萬噸鮮啤、王記食品等項目投產達效,全力支持肉牛、肉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二是全面盤活鴻茅藥酒閑置資產,推動長壽中藥口服液項目建設;支持額爾敦公司總部落地、積極帶動蒙羊公司轉型發展,實現注冊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產業。三是推動宏福智慧農業產業園、食全食美、海鵬食品、嘉里物流等綠色食品加工及配套產業項目開工建設,全力打造完整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高端園區。
抓住重點,謀深謀細項目盤子。加快建設蒙牛乳業產業園,謀劃布局中糧產業園,為項目落地打造高端平臺。圍繞蒙牛乳業產業園,一要“種好草”。圍繞蒙牛優質飼草基地,建設萬畝優質苜蓿草種植示范基地,助推企業提升優質飼草供給率。二要“養好牛”。支持以“愛養牛”“云養牛”為主體的乳業交易平臺公司上市,積極給予優惠政策支持,配合推進企業上市前期辦理工作,加大項目建設投入。三要“產好奶”。加快蒙牛八期(5G數字工廠)年產2萬噸淡奶油生產線、蒙牛九期雅士利奶粉、合吉泰乳品、特康瑞高端乳品、圣牧低溫乳品等乳產業加工項目建設。四要“建好鏈”。全力推動蒙牛全球智慧質量檢測中心和草業研究、奶牛營養、奶牛育種、奶牛健康四大研究院落地建設,輻射帶動乳制品加工、飼料生產、包裝、銷售、物流等上下游全產業鏈項目建設,助力首府從“中國乳都”邁向“世界乳都”。
圍繞中糧產業園,一是謀劃物流倉儲項目。推進已引進的空港物流園京東物流項目落地建設。二是謀劃包裝、油類加工項目。在乳業開發區根據蒙牛、正大、西貝等項目需求,謀劃布局嵌入式奶粉罐、餐食包裝等項目;利用久鼎食品工廠進行改造升級,建設胡麻油、玉米胚芽油等植物油加工項目。三是謀劃電商項目。依托新區獲批的“國家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國家火炬計劃大數據特色產業基地”謀劃建設電商平臺品牌運營公司。委托內蒙古云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運營縣級區域公用品牌,對全縣農特產品生產、銷售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形成農特產品資源庫。
全員上手,聚心聚力抓好招商引資。實施“招商引資倍增”行動,打好“外招、內引、承接”招商引資組合拳。一是組建專班。抽組成立以高峰縣長為組長的招商引資工作專班,下設洽談對接研判組、調度推進組、數據綜合統計組3個工作小組,凝聚最強合力,緊盯目標、精準發力,推進“招大商引大資”。二是以企招商。充分發揮和林縣好企業、大企業多的作用,引導這些企業把上下游集聚效應發揮出來,讓更多好項目在和林遍地開花。一季度共簽約項目1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8個,協議投資81.18億元。三是比學趕超。堅持結果導向,建立科級、處級領導干部,鄉鎮、部門招商引資和爭取上級資金正負面清單,每月集中進行“晾曬比”,形成全縣上下大抓招商的鮮明態勢。一季度,縣處級領導帶隊外出考察拜訪企業40家,接待來訪考察企業54家。四是政策紅利。安排財政預算一半以上資金用于支持企業的發展,讓企業家放心來和林投資創業。積極兌現各項惠企政策,截至目前已兌付企業優惠政策資金3366萬元。
做好城市文章,擦亮文明底色
聚集要素,堅持以產興城。堅持因地制宜補短板、強弱項,搭建“產業+城鎮+生態”的空間骨架,全力打造城市副中心。一是始終堅持綠色食品加工園區定位,以開發區閑置資源要素大起底行動為抓手,對低效用地企業通過擴建、引進新項目、收回土地等方式盤活低效用地,進一步理順乳業開發區體制機制,推動現有82家企業達產達效、放量生產,為全市園區樹標桿、做樣板。二是將和林格爾新區、新機場片區與和林縣發展“一體謀劃、統籌考慮”,扎實搞好社會服務,在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做到一次性投入,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上做到統籌化使用,在產業項目謀劃上做到數字、物流與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差異化引進,實現錯位融合、互補發展,為打造國家“東數西算”北方算力中心、中國云谷、金融云谷、空港物流園區提供良好環境。三是以長遠的發展眼光協調謀劃好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空港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等落地、運行、管理、結算工作,共享高質量發展紅利。
涵養人文,堅持以文塑城。堅持科學規劃城市文化空間,活化利用城市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精致打造城市文化地標,提升城市文化品質內涵。一是支持盛樂博物館申報3A級旅游景點;奧威年底完成游客服務中心、馬文化博物館展陳、巖畫長廊建設;爭取到位土城子遺址一期建設資金。二是籌辦好首屆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北魏論壇暨長城研討會,邀請知名北魏歷史專家、長城專家圍繞扎實推進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等為和林格爾縣建設成為文化和旅游強縣提供思路和方法。三是規劃推出特色旅游線路,包括以南山公園為代表的休閑游、以蒙牛等優質企業為代表的工業游、以白音陶海濕地等為代表的生態游、以綏南革命根據地等為代表的紅色游、以土城子遺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館等為代表的文化游等精品主題旅游路線,連點成線、連線成片,構建全季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唯旗必奪,堅持以品創城。堅持向上向優對標對表,不斷提高城市品質和群眾滿意度,以創建樹形象、惠民生、促發展。一是鞏固國家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全國科普示范縣、自治區鄉村振興先行示范縣、自治區“四好農村路”示范縣、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等榮譽成果。二是全力開展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品牌創建工作,重點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三是聚焦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關心的領域,不斷補齊民生保障短板,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創建成果,今年計劃實施民生項目29個,總投資34.7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59億元。
做實人的文章,彰顯民生本色
加大投入,以完善的公共服務養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謀民生之舉、多解民生之憂,全力以赴加快重點民生工程建設進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在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布局上做好前瞻謀劃,做到基礎設施建設一次性投資,全面推進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地下管網、水沖廁所改造。今年改造老舊小區16個,惠及居民 631 戶。二是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做好基層醫療機構改造升級和設備購置,年內盛樂衛生院建成投用,增加床位100張,同時加快盛樂養老院、霞光敬老院等項目建設。三是借助蒙牛、中糧、額爾敦等總部集聚優勢,解決好人才創業扶持、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問題,提升人口吸附力,提前做好承接30萬人的各項準備工作,年內計劃新建人才公寓一座。
加強合作,以優質的教育資源聚人。推進優質教育擴量均衡布局,充分發揮合作辦學新優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獲得自身發展、人生出彩的機會。一是充分發揮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等高校集聚帶動作用,支持呼和浩特市職業教育園區建設,推動新區一中、園區二小等具備招生能力的學校增加生源,加快一中初中部教學樓、第二小學綜合樓等項目建設,做好公共服務保障,打造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形成以學聚人的發展趨勢。二是依托和林格爾人才科創中心,繼續深化與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建筑學院等區內高校在教師培育、基礎教育、特色教育等方面的合作,為社會培養多層次、專技能的優質對口人才,建設全市乃至全區人才中心和科技創新高地。三是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的合作辦學。與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校簽訂“招生就業工作合作框架協議”,實施“3+2”辦學模式;與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地校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合作框架協議”。
加快步伐,以科學的統籌布局引人。通過城鄉連接快捷便利、城鄉服務科學供給、城鄉生態優質共享,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讓城鄉生活一體融合、各有精彩。一是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持續推進放寬城鎮落戶限制,促進人才和勞動力資源有序流入,確保讓新落戶人口與縣域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務。二是加快縣城周邊川區城鎮化步伐,吸引縣內企業入駐開發,做到以產業聚攏人、吸引人。三是在南部山區積極推行“以老助老”“互助養老”服務模式,為轉移人口解決好后顧之憂。爭取羊群溝鄉互助幸福院食堂、浴室等配套設施投入建設,完善功能配置,動員組織75周歲以上南部山區特困人員到霞光敬老院集中居住,解決特困人員“吃、穿、住、葬”等問題。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主辦單位:和林格爾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1230002 網站支持IPv6
聯系電話:0471-7192805 蒙ICP備16006134號-1 蒙公網安備15012302000166號
聯系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城關鎮新民街北2號 積分統計查詢
(Mac用戶使用Command+S保存)
今年以來,和林格爾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首府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定位,錨定在全市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務,高質量做好“產城人”三篇文章,以“爭先進位、跨越趕超”的奮斗姿態推動和林格爾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做強產業文章,深耕經濟特色
保持定力,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緊扣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自覺扛起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重大政治責任,舉全縣之力培育“千億級”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一是加快推動15萬只奶山羊養殖基地、百萬頭生豬全產業鏈農業示范園區、賈國龍功夫菜超級中央廚房、燕京二期10萬噸鮮啤、王記食品等項目投產達效,全力支持肉牛、肉羊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二是全面盤活鴻茅藥酒閑置資產,推動長壽中藥口服液項目建設;支持額爾敦公司總部落地、積極帶動蒙羊公司轉型發展,實現注冊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產業。三是推動宏福智慧農業產業園、食全食美、海鵬食品、嘉里物流等綠色食品加工及配套產業項目開工建設,全力打造完整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高端園區。
抓住重點,謀深謀細項目盤子。加快建設蒙牛乳業產業園,謀劃布局中糧產業園,為項目落地打造高端平臺。圍繞蒙牛乳業產業園,一要“種好草”。圍繞蒙牛優質飼草基地,建設萬畝優質苜蓿草種植示范基地,助推企業提升優質飼草供給率。二要“養好牛”。支持以“愛養牛”“云養牛”為主體的乳業交易平臺公司上市,積極給予優惠政策支持,配合推進企業上市前期辦理工作,加大項目建設投入。三要“產好奶”。加快蒙牛八期(5G數字工廠)年產2萬噸淡奶油生產線、蒙牛九期雅士利奶粉、合吉泰乳品、特康瑞高端乳品、圣牧低溫乳品等乳產業加工項目建設。四要“建好鏈”。全力推動蒙牛全球智慧質量檢測中心和草業研究、奶牛營養、奶牛育種、奶牛健康四大研究院落地建設,輻射帶動乳制品加工、飼料生產、包裝、銷售、物流等上下游全產業鏈項目建設,助力首府從“中國乳都”邁向“世界乳都”。
圍繞中糧產業園,一是謀劃物流倉儲項目。推進已引進的空港物流園京東物流項目落地建設。二是謀劃包裝、油類加工項目。在乳業開發區根據蒙牛、正大、西貝等項目需求,謀劃布局嵌入式奶粉罐、餐食包裝等項目;利用久鼎食品工廠進行改造升級,建設胡麻油、玉米胚芽油等植物油加工項目。三是謀劃電商項目。依托新區獲批的“國家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核心區”“國家火炬計劃大數據特色產業基地”謀劃建設電商平臺品牌運營公司。委托內蒙古云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運營縣級區域公用品牌,對全縣農特產品生產、銷售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形成農特產品資源庫。
全員上手,聚心聚力抓好招商引資。實施“招商引資倍增”行動,打好“外招、內引、承接”招商引資組合拳。一是組建專班。抽組成立以高峰縣長為組長的招商引資工作專班,下設洽談對接研判組、調度推進組、數據綜合統計組3個工作小組,凝聚最強合力,緊盯目標、精準發力,推進“招大商引大資”。二是以企招商。充分發揮和林縣好企業、大企業多的作用,引導這些企業把上下游集聚效應發揮出來,讓更多好項目在和林遍地開花。一季度共簽約項目1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8個,協議投資81.18億元。三是比學趕超。堅持結果導向,建立科級、處級領導干部,鄉鎮、部門招商引資和爭取上級資金正負面清單,每月集中進行“晾曬比”,形成全縣上下大抓招商的鮮明態勢。一季度,縣處級領導帶隊外出考察拜訪企業40家,接待來訪考察企業54家。四是政策紅利。安排財政預算一半以上資金用于支持企業的發展,讓企業家放心來和林投資創業。積極兌現各項惠企政策,截至目前已兌付企業優惠政策資金3366萬元。
做好城市文章,擦亮文明底色
聚集要素,堅持以產興城。堅持因地制宜補短板、強弱項,搭建“產業+城鎮+生態”的空間骨架,全力打造城市副中心。一是始終堅持綠色食品加工園區定位,以開發區閑置資源要素大起底行動為抓手,對低效用地企業通過擴建、引進新項目、收回土地等方式盤活低效用地,進一步理順乳業開發區體制機制,推動現有82家企業達產達效、放量生產,為全市園區樹標桿、做樣板。二是將和林格爾新區、新機場片區與和林縣發展“一體謀劃、統籌考慮”,扎實搞好社會服務,在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做到一次性投入,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上做到統籌化使用,在產業項目謀劃上做到數字、物流與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差異化引進,實現錯位融合、互補發展,為打造國家“東數西算”北方算力中心、中國云谷、金融云谷、空港物流園區提供良好環境。三是以長遠的發展眼光協調謀劃好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空港物流園區、綜合保稅區等落地、運行、管理、結算工作,共享高質量發展紅利。
涵養人文,堅持以文塑城。堅持科學規劃城市文化空間,活化利用城市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精致打造城市文化地標,提升城市文化品質內涵。一是支持盛樂博物館申報3A級旅游景點;奧威年底完成游客服務中心、馬文化博物館展陳、巖畫長廊建設;爭取到位土城子遺址一期建設資金。二是籌辦好首屆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北魏論壇暨長城研討會,邀請知名北魏歷史專家、長城專家圍繞扎實推進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等為和林格爾縣建設成為文化和旅游強縣提供思路和方法。三是規劃推出特色旅游線路,包括以南山公園為代表的休閑游、以蒙牛等優質企業為代表的工業游、以白音陶海濕地等為代表的生態游、以綏南革命根據地等為代表的紅色游、以土城子遺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館等為代表的文化游等精品主題旅游路線,連點成線、連線成片,構建全季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唯旗必奪,堅持以品創城。堅持向上向優對標對表,不斷提高城市品質和群眾滿意度,以創建樹形象、惠民生、促發展。一是鞏固國家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全國科普示范縣、自治區鄉村振興先行示范縣、自治區“四好農村路”示范縣、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等榮譽成果。二是全力開展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品牌創建工作,重點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三是聚焦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關心的領域,不斷補齊民生保障短板,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創建成果,今年計劃實施民生項目29個,總投資34.7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59億元。
做實人的文章,彰顯民生本色
加大投入,以完善的公共服務養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謀民生之舉、多解民生之憂,全力以赴加快重點民生工程建設進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在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布局上做好前瞻謀劃,做到基礎設施建設一次性投資,全面推進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地下管網、水沖廁所改造。今年改造老舊小區16個,惠及居民 631 戶。二是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做好基層醫療機構改造升級和設備購置,年內盛樂衛生院建成投用,增加床位100張,同時加快盛樂養老院、霞光敬老院等項目建設。三是借助蒙牛、中糧、額爾敦等總部集聚優勢,解決好人才創業扶持、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問題,提升人口吸附力,提前做好承接30萬人的各項準備工作,年內計劃新建人才公寓一座。
加強合作,以優質的教育資源聚人。推進優質教育擴量均衡布局,充分發揮合作辦學新優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獲得自身發展、人生出彩的機會。一是充分發揮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等高校集聚帶動作用,支持呼和浩特市職業教育園區建設,推動新區一中、園區二小等具備招生能力的學校增加生源,加快一中初中部教學樓、第二小學綜合樓等項目建設,做好公共服務保障,打造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形成以學聚人的發展趨勢。二是依托和林格爾人才科創中心,繼續深化與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建筑學院等區內高校在教師培育、基礎教育、特色教育等方面的合作,為社會培養多層次、專技能的優質對口人才,建設全市乃至全區人才中心和科技創新高地。三是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的合作辦學。與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校簽訂“招生就業工作合作框架協議”,實施“3+2”辦學模式;與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地校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合作框架協議”。
加快步伐,以科學的統籌布局引人。通過城鄉連接快捷便利、城鄉服務科學供給、城鄉生態優質共享,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讓城鄉生活一體融合、各有精彩。一是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持續推進放寬城鎮落戶限制,促進人才和勞動力資源有序流入,確保讓新落戶人口與縣域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務。二是加快縣城周邊川區城鎮化步伐,吸引縣內企業入駐開發,做到以產業聚攏人、吸引人。三是在南部山區積極推行“以老助老”“互助養老”服務模式,為轉移人口解決好后顧之憂。爭取羊群溝鄉互助幸福院食堂、浴室等配套設施投入建設,完善功能配置,動員組織75周歲以上南部山區特困人員到霞光敬老院集中居住,解決特困人員“吃、穿、住、葬”等問題。